新聞報導

全球企業永續目標2050年淨零排放 即刻啟動轉型引擎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於近日隆重召開,首要任務除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也高度重視能源轉型。為響應全球對於環境永續的意識和作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7)舉辦「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Taiwan ESG Forum:啟動淨零排放引擎 掌握永續先機」,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世界各大強國與台灣皆開始同步發展創新科技,並規畫去碳轉型方案。依照目前各國淨零排放的規畫,未來可能會推翻各產業現有的經營模式,而台灣近期預告修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計畫將納入 「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也預計將對台灣高碳排放源與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進而影響台灣高碳排放的業者,並使其增加高碳含量等進口產品之營運成本,建議台灣企業務必提早佈局,迎向永續新時代。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聯合國COP26會議重新釐訂全球限溫目標,宣示2030年全球要減碳45%,並將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全球約三分之二排放量以及全球75%- GDP占比的經濟體宣布碳中和目標,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加速減碳,宣布在2030年的減碳目標由原訂的26.28%加倍調整至50~52%;歐盟則為減量55%;日本減量目標也跟進調高至46%。先進國家積極投入大量資金,賡續努力於環境永續發展,估將投資8,341億美元於綠能、氣候資金、碳定價綠色資金;而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更是承諾,未來三年投資100兆美元融資供發展淨零;450家機構將以未來投資、融資與資產配置規範,藉由金融驅動改變;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亦將形塑嶄新的國際貿易型態;驅動ESG發展進入革新時代。2021年對台灣而言是大轉型的開始,也是邁向2030年最艱鉅的挑戰。無論是政府、企業或是個人未來也將受到未改善氣候變遷而衍生的相關法律和問題,例如氣候變遷因應法、碳定價和產業碳排放議題等。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競相加入RE100倡議的影響,可以預見未來台灣將面臨「缺綠電」的經濟貿易衝擊。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聯合國氣候大會剛於上週閉幕,各國達成共識未來將氣候變遷的溫度控制在1.5度以內,若無法控制達到此目標,至2070年,氣候變遷對台灣造成的經濟損失即有可能達到1.4兆美元,相當於三個「921大地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放眼未來十年,藉著持續結合產官學透過具體行動和力量推動改革的積極作為,期望在2035年能成為台灣氣候變遷轉型過程中的轉捩點,使台灣的經濟行為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估計有望帶來1.3兆美元的正向發展。近年來台灣政府、企業和團體不斷倡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使該議題成為大眾的普遍意識,而如何執行將是未來十年企業發展的關鍵課題。

三大永續重點,為企業低碳轉型獻策

勤業眾信永續發展服務團隊風險諮詢部門副總經理陸孝立說明,今年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推動下,全球將採取更強勁的力道推行減碳行動,而台灣企業低碳轉型的決心可說是全球供應鏈減碳的「重大議題」,勢必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同時也為未來30年台灣經濟發展及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除了企業自身的減碳目標與行動外,陸孝立更指出三大重點為企業獻策:第一,企業碳管理需延伸至供應鏈夥伴,共同追求價值鏈的淨零,方能有效回應利害關係人期待;第二,碳成本的內部化,企業可透過碳風險衝擊評估、內部碳定價等管理策略與因應計畫,引領內部深度減碳;第三,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企業淨零碳路徑的必要手段,提早進行能源短中長期規畫,將有助於企業掌握穩定的能源供給,進一步鎖定價格,以確保在品牌客戶的淨零碳要求下,有效降低碳風險對企業獲利結構的影響與業務掉單危機。綠色工業革命即將來臨,除了氣候相關風險外,大環境的轉變也帶來蓬勃的市場機會,未來更低碳的產品與服務將擁有更高的市場溢價空間,企業應思考營運發展方向如何更好的結合低碳趨勢,強化在全球低碳轉型所扮演的角色,以抓住綠色時代商機。

COP26:目標2050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團隊負責人陳盈州會計師指出,為應對極端的氣候變遷影響,全球許多企業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同時,今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注重於2050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此次協議除了注重將全球平均升溫維持在工業化前的攝氏1.5度的目標外,各國也達成共識,認定煤炭是產生溫室氣體的主要化石燃料,而本次COP26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則是首個明確計畫減少煤炭用量的氣候協議。

另外,已開發國家也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協助其轉型使用潔淨能源以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除此之外,台灣政府也於近期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此次修改不僅計畫將 「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也預計將對台灣高碳排放源與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估計將衝擊台灣高碳排放的業者,也使增加需要進口鋼鐵、水泥、鋁或其他高碳含量等進口產品之業者的營運成本。因此,企業應思索應對氣候變遷的計畫及減碳相關策略,規畫永續藍圖,以將衝擊減至最低。

台灣產業四方面著手,加速永續發展呼應全球淨零碳排放新趨勢

工業技術研究院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副院長兼主任彭裕民表示,面對各國及品牌供應鏈對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產品的要求,台灣產業宜以綠色轉型因應,從「電力零碳排放供給面、低碳與零碳製造面、環境面的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及消費使用需求面」四方面著手。在供給面,產業可布建再生能源發電,配合虛擬電廠調度,建立更潔淨的電力資源;製造端進行低碳或零碳製造生產,並循環利用生產物料及製程氣體;使用需求面最為關鍵,唯有消費使用行為改變,如共享平台的推動讓資源利用率提高,才能真正加速永續發展,整體產業發展也需導入二氧化碳消除與捕捉與再利用技術降低碳排放。未來在淨零排放的趨勢下,創新商業模式將會開始出現,並影響產業朝向綠色轉型,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作為推動零碳排平台,期以科技力協助各界共同邁入永續、低碳、新生活的淨零未來。

企業用電的綠色轉型挑戰與機會

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鄭智文指出,極端氣候已經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詭譎多變的國際地緣政治,加上流感化的COVID-19疫情,這些難以預測的事件對貿易依存度高,對於製造產業佔比高以及能源自主性低的台灣而言衝擊巨大。「韌性」是強化在危機中轉危為安的關鍵能力,居安思危才有機會化危機為轉機。企業節能的價值也因為能源轉型正在發生變化,也由於在許多地方節能效率潛力逐漸趨於平緩,甚至有一些人開始質疑節能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

企業透過需量反應和儲能技術,聰明彈性的用電,是新型態的需求側管理商機。企業用電戶可以在需求側發揮電網平衡的核心作用,以需求側管理為「最優先燃料」,以具體行動支持能源轉型,邁向更多更潔淨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為了抓住這一潛力,節能計畫和服務需要進行調整;安瑟樂威和企業用戶攜手合作,透過風險管理和新能源科技強化企業用電韌性,提升企業的抵抗力,讓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外在環境,面對危機時能挺過危機、走出逆境,甚至逆勢成長,持續茁壯。

永續金融:邁向淨零碳排放企業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茂欽表示,面對氣候變遷的議題,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沒有任何國家、企業、個人能夠置身事外。要達到淨零碳排放這樣高挑戰的全球共同目標,關鍵包括國家有政策、市場有機制、企業及個人有作為,更重要的是跨國、跨產業間的合作。

而金融業匯集社會大眾的資金,可將資金投入到對社會、環境有利的產業,加速整體社會邁向低碳的進程,也因此造就了金融業在推動零碳經濟轉型的重要性。零碳是世界邁向永續的關鍵,也是金融業需要肩負的責任。

玉山積極發展永續金融產品,包括ESG Linked Loan、永續發展債券、與各企業進行ESG諮詢、倡議等,鼓勵企業訂定長期永續績效目標,串聯各產業一起展開淨零行動。透過金融影響力持續協助顧客投入更多ESG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讓環境更好、讓社會更好,共同開創美好的新未來。

來源:https://www2.deloitte.com/tw/tc/pages/about-deloitte/articles/pr20211117-taiwan-esg-for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