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澎湖吉貝垃圾場大火 延燒7000平方公尺

    澎湖北海離島吉貝村的垃圾掩埋場9月30日下午3時許起火,但由於廢棄物底層蓄積沼氣,導致火勢持續悶燒至昨天仍有復燃跡象,警消雖引海水滅火,並陸續從澎湖本島增援消防員,甚至支援挖土機開挖,但都無法有效撲滅,且燃燒的異味在半夜還遠傳至20公里外,馬公市郊都聞得到。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表示,經警消延伸水線抽取海水灌救,配合白沙鄉公所支援挖土機開挖,迄昨下午3時止已有3000平方公尺完全熄滅,由於海水已退潮無法抽取,待今日上午再行派員進場實施殘火處理。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是前天下午3時19分接獲民眾報案,指稱白沙鄉吉貝村垃圾掩埋場有廢棄物燃燒,於是立即派遣吉貝分隊2車3人前往現場,搶救人員到達場後確認是掩埋場內部垃圾悶燒,立即部署水線灌救。

    雖火勢曾一度獲得控制,但由於廢棄物底層蓄積沼氣,而挖掘機因動線不佳,無法進場協助挖掘底層垃圾,導致火勢持續悶燒並有復燃跡象。因此又於晚間另派遣第二大隊及白沙分隊共5人,由副大隊長王思源擔任指揮官,於前晚8時搭乘船艇前往吉貝支援,昨日上午再增派人力及裝備前往吉貝支援搶救勤務。

    警消指出,現場燃燒面積約7000平方公尺,仍持續會復燃,惟尚無明顯危害,為維持吉貝分隊消防車必要之消防水源,現場搶救用水於前晚10時起改以抽取海水方式進行滅火,昨也協調鄉公所徵調怪手進場開挖,輔以水線降溫滅火,目前已無明火,但仍持續悶燒中。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許逸民
    more
  • 冰川融化勢不可擋 遏制碳排放才能解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已經無法阻止格陵蘭冰川融化!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各國都提出自己淨零碳排的藍圖。然而,最新研究指出,就算現在世界停止釋放溫室氣體,也沒有辦法阻止格陵蘭冰川融化,且將使海平面上升近30公分,恐造成極端氣候加劇,出現數億名氣候難民。

    擋不住冰川融化

    《CNN》報導,最新研究指出,無論全球暖化的狀況如何,格陵蘭冰川融化的狀況都會引發至少30公分的海平面上升。研究人員表示,格陵蘭冰川中有約110兆噸的冰已經是「勢必融化」的狀況,

    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月前也發布《2022年海平面上升報告》說,預計美國遭週海平面將於30年內,上升25公分以上,導致洪患頻率增加10以上,颱風的威力也會遽增,侵入該國更深的內陸。

    學者表示,冰川地帶對全球暖化效應更加敏感,自1980年以來,格陵蘭每十年都升溫1.5度,比全球升溫速度快四倍。科學家們表示,氣候變化加速\相當明顯,除非立即遏制碳排放,否則冰川融化會更激烈、頻繁。

    海平面上升傷害多

    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融化、海水體積膨脹與海平面上升等狀況。《BBC》報導,如果海平面上升2公尺,全球將出現數億名氣候難民;若上升至2.5公尺,則眾多沿海城市將會被淹沒,尤其一些太平洋小島可能會有滅島的危機。

    海平面上升將加劇颱風與洪災的頻率,海水灌入滲入地下水,更將影響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品質,農業用地也可能遭到「鹽害」,而無法種植農作物。

    全球已有民眾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疏散或是搬遷的狀況。調查顯示,疏散或遷移的過程中,民眾除了心理受到負面影響之外,也會出現大量受傷、傳染病、醫療資源惡化、社區關係分裂等情形。
    more
  • 下載 _1_.jpg

    有關國外水產研究教育機構使用昆蟲水虻粉之養魚飼料促進淡水魚生長

    日本水產研究教育機構使用昆蟲水虻粉之養魚飼料促進嘉鱲生長,養殖效果「相當於魚粉」


    日刊港都新聞本(2022)年10月6日報導,日本水產研究與教育機構(水研機構)於10月4日發布,養殖嘉鱲餵養配合飼料所含74%魚粉中之37%,以乾燥美洲水虻之昆蟲粉末代替,發揮同樣成長之養殖效果。水研機構獨自製造替代飼料以10成魚粉組,比較以水虻粉替代飼料組之攝食性、行動、體色等無負面之影響。
    乾燥水虻經脫脂及粉碎,做為嘉鱲之飼料原料。在飼養實驗投餵:(1)74%魚粉(配合比率魚粉10成);(2)魚粉37%,37%水虻粉(黑水虻占一半);以及(3)市售配合飼料;最後比較成長。在投餵42天後,將15~16尾平均每尾26.3公克重之嘉鱲養殖至100公克左右。該機構確認,「在3個飼料組沒有觀察到嘉鱲重量有統計學之差異,每個體之生長速度相同」。當水虻粉之配合比率提高至8成時,則生長比10成為魚粉者差。未來將解析生長速度降低之原因,並在其他魚種進行實驗,對養至成魚進行味道測試之計畫。
    水虻作為魚粉代替原料受到全球矚目,以東南亞為主等使用在淡水魚養殖及養雞,但僅少部分使用在海水魚類。過去水虻係以焚化或推肥食品殘渣為餌料進行培植,水研機構說明研究背景表示:「有望成為循環社會之動能」。該研究係日本內閣府生物系特產業技術研究中心月亮計畫(moon shot)型農林水產研究開發計畫「解決全球規模糧食問題、人類進出宇宙空間、開發昆蟲支持之循環型糧食生產系統」所實施之補助計畫。
    按餌料費在養殖支出中占極大比例,因此不依賴價格不穩定之魚粉,開發飼料效率高及魚粉比例低之配合飼料,並開發替代原料(昆蟲、大豆及氫細菌等),成為推動永續養殖之重要工作。基於SDGs及環保考量,植物性來源或水虻昆蟲等養殖飼料開發,似為全球養殖產業帶來生機。

     

    以色列先進的魚飼料科技

    以色列有幾家公司正在努力創新昆蟲在水產養殖業中的使用方式,特別關注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今天,世界上有一個不斷發展用於動物飼養的昆蟲養殖業。黑水虻具有分解幾乎任何類型的有機物並將其轉化為優質蛋白質的奇妙能力。蛆蟲的蛋白質取代了其他蛋白質來源,例如由鯷魚製成的魚粉,用於餵養魚類與寵物食品工業。為了產生真正的影響力,並取代動物飼料中的現有成分,昆蟲必須以工業規模來養殖。

     以色列新創公司 FreezeM 正在開發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將能夠首次創造出即用型懸浮新生蛆與冷凍卵子 - 這是一種與農業種子生產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另一個例子是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 Genufeed,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天然、可持續且負擔得起的膨化魚飼料替代品。Genufeed 計劃重新設計整個水產飼料的生產過程,而不是讓昆蟲粉在膨化魚飼料中替代魚粉。該公司將銷售一種濃縮配方,其中含有昆蟲幼蟲缺乏的氨基酸、富含 omega-3 的藻油、維生素與礦物質,還可以包括蝦青素。該配方覆蓋整個或切碎的干燥昆蟲幼蟲,以達到最佳的魚類飼料,其中包含魚類強勁生長與健康所需的一切。昆蟲養殖者可以將幼蟲作為獨立的魚飼料出售。

    資料來源 : https://www.taitra.org.tw/News_Content.aspx?n=104&s=46829
                      https://www.taitra.org.tw/News_Content.aspx?n=104&s=50691
    more
  • images.jpg

    昆蟲生物科技公司「Blue Protein」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解決人類社會蛋白增量需求

    36氪廣東獲悉, 西安布魯普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Blue Protein」)於近期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熊貓資本獨立投資,資金主要用於技術研發與產能擴張。
    昆蟲在自然界食物鏈中本就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作為初級消費者,昆蟲具備極高的轉化效率及營養價值,為自然界提供著巨量的營養供給。 
    「Blue Protein」創始人兼CEO楊朝傑引用了一項來自2006年4月版美國《生物科學》的資料—— 以昆蟲作為動物營養來源的角度,昆蟲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價值約為500億美元。“無論是資料發佈的17年前還是現在,人為開發的昆蟲應用主流方向仍是寵物飼料或是食用昆蟲。而昆蟲作為基礎營養源向龐大的動物養殖業提供飼料原料的方向,至今僅僅是起步階段,經過有效的利用放大,我相信能夠產生更大的價值。” 
    去年“兩會”亦指出“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產業,向動物植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
    可見,這部分的價值過去極少被人重視,近年來卻獲得高度關注,在全球範圍也快速湧現了一批昆蟲蛋白創業企業。 
    為什麼昆蟲蛋白應用會有如此轉向?楊朝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 目前人類社會的食品體系,已到了必須探索可持續、生產效率更高的蛋白增量時刻。
    “以目前的人口總數與食品體系來看,全球畜牧業,包括畜牧業所需的飼料生產佔用了大約80%的農業用地,另外每年有超過2200萬噸海洋捕撈也是為了向動物養殖供給營養原料 。從這個角度看,現有食品體系的上游資源已不存在大幅度的增長空間。” 尤其最近三年,國際糧食價格持續飆升,全球糧食產量預期下降,進一步擴大了糧食危機的影響範圍, 更加劇了人類的蛋白增量需求。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SIWI)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 目前人類僅有20%的蛋白質攝入來源於肉類食品,預計這個比例將在2050年降至5%。 簡單來說,一場人類與禽畜“搶”蛋白的局面正在發生。 
    如此一來, 新的蛋白增量生產方式自然成為了“救命稻草”, 其中佔用資源更少、總體效率更高的昆蟲蛋白更被認為是比動物蛋白更可持續的替代品。
    昆蟲蛋白,為何被看好?
    2023年1月12日,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科學)刊登了兩篇關於昆蟲應用於人類食品及動物飼料的文章,破解全球可持續食物來源困境。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數量最多、繁衍能力最強的物種,目前已知昆蟲種類有一百多萬種,佔據整個已知動物種類的75%,估算其陸生總生物量(或集體重量)約為 10 億噸,由於普遍生命週期較短,實際每年為食物鏈供給的總量要遠大於10億噸。龐大的物種數量已形成天然優勢,更重要的還在於昆蟲蛋白生產的效率。 
    楊朝傑介紹, 任何一種蛋白生產路徑的基礎效率主要由三大方面組成:資源的佔用、轉化率及轉化速度,而昆蟲蛋白在這三個方面均有極高的優勢, 其中一種名為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的腐生性水虻科昆蟲表現最為突出,成為昆蟲蛋白方向的主要代表。 
    首先是消耗的原料。以黑水虻為代表的腐生性昆蟲能夠以有機固體廢棄物為食,從而減少廢棄物的額外處理成本。在碳排放方面,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資源研究所統計 ,畜牧業的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5%,而每生產1kg昆蟲蛋白所釋放的溫室氣體,僅為等量雞肉蛋白生產的1/300、牛肉生產的1/2850。
    在水資源的佔用上,養殖昆蟲的耗水量也極低。 每生產1千克精細化飼養牛肉,耗水量近22,000升。相比之下,生產1千克食用昆蟲蛋白的耗水量僅為1~10升。 
    其次是轉化效率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 業組織(FAO),昆蟲具有很高的食物轉化率,以黑水虻為例,每增重1千克,其需要的飼料比牛少6倍,比綿羊少4倍,比豬和肉雞少2-3倍。 
    最後是轉化速度 。以培育週期較短的白羽雞為例,該物種自孵化到出欄一般需要42天,體重增加30餘倍,而黑水虻自孵化到育肥完成僅需要7天,體重可以增加將近兩萬倍,且在佔用更少的碳排放、水、土地等資源的情況下,昆蟲還能不受週期限制,實現全年生產。 
    從上游,到覆蓋全鏈條
    高效低碳的昆蟲蛋白已然成為尋求蛋白增量的新路徑。 向產業鏈上游走,昆蟲養殖還可以促進餐廚垃圾的消化處理。
    在現有的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體系中,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掉無法有效利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由於這些被浪費的食物仍未能被高效利用,在全球範圍內普遍都需要付出額外的無害化處理。而目前昆蟲可以安全地轉化並利用這部分浪費的營養,甚至還能處理數量更加龐大的人畜糞便。
    以最終消費環節產生的餐廚垃圾為例,根據住建部資料, 2021年中國餐飲垃圾產生量為1.1億噸,約30.18萬噸/天。 在餐廚垃圾處理能力方面,自2010年國家啟動垃圾分類試點至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廚餘垃圾處理能力約6.28萬噸/天,僅能消納餐廚垃圾產生量的20%左右,目前餐廚垃圾處理能力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基於上述餐廚垃圾處理的發展,2013年,「Blue Protein」前期團隊以昆蟲技術作為新型餐廚垃圾資源利用化的技術為發展起點, 在中國、韓國、馬來西亞陸續完成6個大規模昆蟲工廠的“EPC+O”的運行,並為超過50個來自於全球初創企業、農業食品企業、環保企業的昆蟲蛋白項目提供技術諮詢、方案設計。
    “這樣的業務模式持續了5年,期間團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發現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導致了行業在全球範圍未能夠形成大規模的工業化養殖,並將昆蟲蛋白的效率優勢釋放出來。”楊朝傑提到。 
    2018年,正在讀博士的楊逢春進行了一項為NASA開展的科研專案——將黑水虻帶上太空,實現將太空站內產生的有機廢棄物轉化為蛋白的太空生態迴圈倉技術。「Blue Protein」CTO楊逢春提到,太空生態迴圈倉需要全生命週期標準化迴圈運轉能力, 因此黑水虻的每個生命環節的效率都要做到可控、標準化、自動化。 
    從該專案的技術突破中,楊逢春意識到黑水虻從繁殖育種、孵化培育、育肥增重, 每一個細分環節的標準化控制能力建設,是解決黑水虻大規模工業化養殖的核心基礎, 從而真正實現昆蟲蛋白的效率價值與成本效率優勢。 
    同時也基於這樣的經驗和技術積累,楊朝傑與楊逢春在2020年成立了現在的「Blue Protein」, 以標準化控制能力貫通黑水虻養殖全產業鏈,作為餐廚垃圾處理與昆蟲蛋白生產、應用的中台,同時也為行業提供全鏈條的軟硬體技術服務。
     “最佳的商業化路徑,一定是先ToB”
    ToB就是在企業業務中,以企業作為服務主體為企業客戶提供平臺、產品或服務並賺取利潤的業務模式,我們也可以把它稱之為企業服務。
    如今在昆蟲蛋白最熱門的應用,莫過於將昆蟲蛋白替代人類食用的動物蛋白或是寵物飼料蛋白。 
    楊朝傑認為,這樣的趨勢也是由目前昆蟲蛋白的整體技術尚未解決穩定、高效的大規模生產所造成的。
    他補充道,對於昆蟲蛋白而言,成熟、高效的應用應該是向飼料生產端的蛋白原料供應,降低蛋白使用成本,將畜牧業佔用的蛋白留給人類。據FAO估計,到2050年,商業飼料產量需要增加70%,才能滿足食品體系對蛋白質不斷增長的需求。據中研網測算, 2022年中國飼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653億元,而到了2027年,這一規模有望接近3萬億元——已達到29137億元的規模。
    由於黑水虻蛋白質含量高,可以加工成各種形態,替代目前占生產成本60%-70%的肉類、魚類和豆粕,“粗略計算,此部分現有全球市場達數千億美金”。 
    楊朝傑透露,「Blue Protein」在2021年已經形成了每年千噸級的昆蟲蛋白產能和供應能力,並且與國內頭部飼料企業建立了供應關係。
    除了對全鏈條的拆解與把控,技術也是重要的支撐。楊朝傑補充道,「Blue Protein」團隊與黑水虻技術發源地——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世界黑水虻之父Jeffery K. Tomberlin教授達成全球戰略合作,除了技術合作共用,還達成了博士聯合培養計畫,公司CTO楊逢春便是該計畫所培養並成為了團隊的主要技術研發負責人。 
    談及未來關於黑水虻應用價值的拓展, 楊朝傑認為,廣泛應用於農業、醫療、工業的幾丁質、飼料無抗化解決方案所包含的抗菌肽、凝集素及生物潤滑油、化妝油等,都將是今後發展的應用場景。 目前「Blue Protein」要做的是進一步提高技術效率、擴大產能,“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大規模量產,才能使昆蟲蛋白得到更多的應用,進而實現減碳、動物蛋白可迴圈的目標”。 

    資料來源 : https://36kr.com/p/2130265632484361
    more
  • d6871755.jpg

    嘉義農場黑水虻養400勇壯雞!會員每月有蛋拿 台北人超愛

    目前市面上缺蛋,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因飼料成本增加,另外氣候異常導致雞的免疫力下降,讓禽流感流行,導致雞蛋的市場供需失衡。吳孟昆表示,他們的雞都是吃黑水虻長大的,因此特別的健壯,目前農場的供蛋狀況非常穩定,不受這波蛋荒影響。
    more
  • AP19136294777058-624x416.jpg

    蟲蟲生產蛋白質效率高,法國昆蟲養殖業興起

    昆蟲的「換肉率」遠遠高於日常實用的牛羊豬雞,要產生同樣的蛋白質,養蟋蟀比起養牛,飼料只要六分之一,比起養羊也只要四分之一,比起養豬跟雞只要一半,而且牛羊放屁還會排放出很多溫室氣體甲烷,因此要解決糧食危機,以及面對氣候變遷,激進環保主義者很早就提出養蟲是個好主意。
    more
  • 20220821141315-4499a8d8d6452d6ddf4e9b9586bd6f22-desktop.jpg

    全台62個工業區僅3處有處理設施 600萬噸事廢已無處去,台商又回流──政府如何解這道公共政策題?

    環保署統計,目前全台已囤積逾600萬噸事業廢棄物(簡稱事廢),正等待消化處理。且在台商回流熱潮下,預估未來事廢只會有增無減。然而,政府對於事廢處理態度消極,至今除了有害廢棄物有專屬處理設施外,一般可燃性事廢並沒有專屬的處理設施。
    more
  • 1ab8538b-7d5c-4d4c-8b7e-2b6ca3ce0879.png

    萌虻懂懂的循環小幫手—黑水虻

    魚粉是水產飼料主要的蛋白源,但有限的海洋捕撈資源已無法滿足快速成長的水產養殖業,有必要發展永續性的飼料蛋白源替代魚粉,降低對海洋資源的依賴。昆蟲能高效率去化廢棄物,並轉為可再利用的昆蟲蛋白質,依據現行飼料法規「可供給家畜、家禽、水產動物之飼料參考物質表」,開放作為飼料使用的昆蟲包括蠶蛹、蜂蛹、蠅蛆、蚯蚓、麵包蟲、大麥蟲、孑孒、絲蚯蚓、紅蟲、蝗蟲和水虻粉 ,其中具有生命週期短以及成蟲不會攝食等特點的黑水虻,飼料轉換率可達1.7–3.6 ,且屬於本土物種,商業化養殖若發生蟲體逃逸,對生態系的影響和疾病傳播風險低,是理想的循環農業工具蟲。

    黑水虻幼蟲粉一般成分如表所示。未經脫脂處理直接乾燥的全脂黑水虻幼蟲粉 ,含有水分 0.06%、粗蛋白 45.26%、粗脂肪 21.60%、灰分 5.73%,其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未達CNS 規範的魚粉標準;經壓榨脫脂處理的蟲粉 ,含有水分 2.82%、灰分 8.11%、粗蛋白 60.05%、粗脂肪 8.12%,符合CNS魚粉標準中最佳的一級規格。黑水虻幼蟲含有高含量的油脂,直接乾燥粉碎成蟲粉會有結塊的問題,容易影響飼料的配製與原料保存的穩定性,應用於水產飼料時,需注意高油脂含量的影響,或預先予以脫脂處理。



    黑水虻除了蟲體蛋白可用於飼料蛋白源外,培育過程所排出的虻糞,有機質含量高達80%,同時含有全氮 (2%) 與全磷酐 (2%),可作為農業有機堆肥 ;昆蟲外殼的幾丁質萃取率約 6–14% ,可應用於醫藥、健康食品和美妝等高附加價值產業。另外研究發現,作為生態系中的分解者,黑水虻為適應高病原菌的惡劣環境,含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抗菌肽,可望開發為天然的抗生素替代品 ,創造副產物去化與產品加值的循環經濟。



    資料來源 : 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aspx?n=4087&s=241465
    more
  • 1-11.jpg

    「可供給家畜、家禽、水產動物之飼料」第二點修正 草案總說明

    預告修正「可供給家畜、家禽、水產動物之飼料」第二點
    more
  • 5824df2036814fe19bbac6eb8e832c3a_tplv-k3u1fbpfcp-zoom-crop-mark_3969_3969_3969_2234.jpg

    昆蟲應用於食品與飼料之國外相關法規回顧

    昆蟲具有食品及替代飼料的潛力,但除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外,產品安全是說服人們接受的首要條件,而產品安全是需要建立在以法律規範的基礎上。然而目前各國間有關以昆蟲為食品或飼料的管
    理規則變異極大。
    more
  • 黑水虻幼蟲及前蛹-萌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照片提供/王泰權).jpg

    黑水虻 : 營養價值與飼料應用

    昆蟲蛋白目前生產成本高於豆粕,必須提升設備和技術才有競爭力,較有機會先取代魚粉。
    more
  • GetImg _1_.jpg

    廚餘不要送進焚化爐 這些「廢棄物」都可以堆肥、發酵、再利用!

    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物都是可以製成肥料的有機物質,像是雜草、稻稈、稻殼和家畜與人類的糞尿等。這些廚餘垃圾發酵而成的堆肥富含協助農作物生長的有用物質,比起當成垃圾處理送進焚化爐焚燒,堆肥是更好的資源再利用方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