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3-1_0.jpg

    黑水虻能應用在半導體、電池、化妝品和醫藥產品

    蒼蠅非害蟲,而是有益的電池、口罩原料?打造城市農場,開創蟲蟲商機
    more
  • 擷取.JPG

    垃圾的戰爭

    這還只是家庭的垃圾。事業所產生的呢?更多...
    more
  • w1200.jpg

    誓言顛覆滿地垃圾的刻板印象!印度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台灣能辦到嗎?

    印度政府正式禁止一次性塑膠的使用,也跟上歐盟的環保腳步,而目前僅有塑膠袋和吸管在特定機關禁止的台灣,未來能辦到嗎?

    如果你曾經去過印度(India),離開主要觀光景點、大城市,勢必對城鎮市郊裡的模樣印象深刻──隨處可見的髒污、觸目所及盡是垃圾,就連河川溝渠也有如黑水般發出惡臭,經年累月的丟棄物在環保觀念不全和公德心並不落實的景象裡,只顯得特別難堪且無奈。

    但對不少印度人來說,他們早已習慣這樣的光景,面對堆積如山的垃圾,他們早已見怪不怪,反正垃圾隨手丟棄、外人開著卡車一車車來傾倒,在無人可管、無力可管的狀況下,垃圾問題過去在印度只是愈來愈嚴重。

    這大部分的原因,除了人們根本上的觀念以外,人口眾多和資源不均等問題,更讓垃圾成了燙手山芋般麻煩。印度碳足跡高、汙染嚴重、垃圾問題難解,都成了印度燃眉之急的環境問題。

    大多數塑膠垃圾 僅有極少部分能被回收

    就在印度泰姬瑪哈陵北方的亞穆納河,垃圾汙染問題也嚴重。downtoearth

    為此,印度當局近日宣布,正式成為一個全面實施禁止一次性塑膠的國家,雖然這個挑戰巨大、影響產業也甚劇,但確實是印度為了解決環境汙染而踏出的重要一步。

    《washingtonpost》報導,在全球所生產的塑膠中,只有極小的一部分會被回收再利用,大多一次性塑膠會被丟到垃圾掩埋場、河流或海洋中,而基本上都是跟著垃圾一起被燒毀,成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空氣汙染的主因。

    專家坦言,這些塑膠被製造出來,通常只會被使用一次,但要塑膠完全降解的時間可能長達百年。根據聯合國的估計,直到2050年,全球的塑膠垃圾將會高達120億噸之多。

    塑膠在印度幾乎是無所不在,它堆積在路邊、漂浮在水溝上、嚴重堵塞排水系統,根據澳洲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塑膠生產國,僅次於美國(USA)和中國(China),只是印度的回收和垃圾處理能力,卻是最低的。

    2018便著手起步 如今正式施行

    在印度,海岸線基本上都是垃圾堆滿的狀況。Rajanish Kakade

    印度對於一次性塑膠的禁令,其實從去年開始就野心勃勃的在規劃,而且政令最早宣達的時期,是從2018年就開始。雖然政策會因此衝擊許多相關產業的工作機會和收益,而且還突然受到疫情的攪局,但印度有關當局依然決定徹底施行。

    當時,印度總理莫迪(Modi)就強調,「我們今天做出的選擇,將決定我們會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莫迪說,「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追求物質繁榮背後的代價,不應該危及我們的環境,」此外,印度政府還參加聯合國的「清潔海洋運動」,該運動使全國動員清理7500公里之海岸線,以及協助研究海洋塑料的侵害。

    這些被禁止生產、製造、進口、銷售的一次性塑膠,包含塑膠餐具、塑膠餐盒、冰棒棍、香菸包裝和糖果、餅乾等透明封膜等;雖然最普遍、最常見的塑膠袋並沒有被禁用,但當局已修改法規要求所有的塑膠袋製造商需增加厚度,並規定塑膠袋要重複使用。

    此外,一些用於消費食品的塑膠包裝,如寶特瓶、鋁箔包等雖然被排除在禁令之外,但製造商的任務是確保提升其商品回收再利用的程度。

    「塑膠是窮人的商品」 自然保護有待共同努力 

    寶特瓶雖不在一次性塑膠的禁令上,但回收成效將被嚴格監督。asia.nikkei

    專家表示,禁令只是第一步,之後還必須進行更嚴格的長期執法。「反對塑膠污染運動基金會」創始人阿努普(Anoop Srivastava)表示,「塑膠很便宜,而且是窮人的商品,因此這樣的行動需要維持多年的努力,但長久下來對自然環境的幫助是極大的。」

    他分析,隨著塑膠禁令的生效,一些合法的製造商可能會因此關閉,但非法、私下製造的工廠更有可能會湧現來違法接單,因此政府必須保持警戒,地方政府機構也得落實執行,違規者將面臨罰款或牢獄之災。

    然而,塑膠製造商表示,印度政府並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轉型,而要在短短的一年內就把原本行之有年的營運模式轉變,更是一大難題,成千上萬個工作機會岌岌可危。

    印度塑膠製造協會主席基蕭爾(Kishore Sampat)說,「對這麼多公司來說,要改變他們的產品、改變生產線機器,並訓練員工熟悉新技術是非常艱鉅的任務,更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完成。」

    根據統計,此項禁令將會影響全印度超過8萬家製造一次性塑膠的工廠,並導致超過數10億美元的損失。

    身為發展中國家,印度在這個全球脫離塑膠的運動中佔有一席之地──中國已宣布將在2022年底前逐步淘汰塑膠袋的使用;加拿大(Canada)一次性塑膠禁令將於12月生效;雖然美國沒有對一次性塑膠的全面禁令,但部分州如加州、紐約州都限制了塑膠製品的使用。

    歐盟早已施行禁止一次性塑膠法令

    一名印度居民正在溝渠內撿拾還可用的物品。ERTYO5

    早在2019年,歐洲議會便以壓倒性的560:35票數,贊成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這當中,包含咖啡最常使用的咖啡杯、攪拌棒,以及餐飲不可或缺的餐盒、餐具等,加上保麗龍、吸管等,2021年全面生效,且適用於所有歐盟國。

    根據歐盟統計,在歐盟國家內,每年會產生高達2500萬噸的塑膠垃圾,但一年內可以回收的塑膠,卻僅僅不到1/4,是塑膠貽害地球的最關鍵原因。

    此外,這禁令中還包括了塑膠減量的目標,其中一項是到2029年,寶特瓶必須達到90%的回收再利用;而最常出現在海洋的10項塑膠垃圾也必須減半,包含保麗龍、塑膠飲料瓶罐、塑膠袋、鋁箔包、漁網、玻璃瓶等,期待動物及環境受到的傷害能降到最低。

    來源: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XM76aQ?utm_source=lineshare

     
    more
  • vecteezy_waste-from-the-kitchen-to-do-the-composting-at-home_6925317_489.jpg

    花蓮農地囤有機肥飄惡臭 環保局將採樣檢查

    花蓮1名詹姓農友位在鳳林鎮的農地貧瘠,合法申請液態有機肥澆灌,盼讓作物豐收,近日在農地挖坑囤放,經長時間曝曬,坑內不僅狂冒濃稠泡泡,更散發陣陣如屍臭的味道,附近居民聞到都受不了,氣得向縣議員莊枝財檢舉,希望縣府要求改善。縣府環保局表示,將派員採樣檢查是否汙染,並輔導農民液態肥正確使用方式。

    全縣13鄉鎮市垃圾車回收廚餘量共約40噸,其中20噸運到環保科技園區,由縣府委請廠商處理成有機肥,另外6噸以黑水虻分解,其餘拿到鳳林合法掩埋場掩埋。

    莊枝財說,距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不到2公里的農地,疑遭人挖坑掩埋廚餘,坑裡液體狂冒泡泡,味道如「屍臭味」般難聞,讓他直呼「臭到想吐」,質疑恐汙染環境,呼籲環保局介入調查。

    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張華砡表示,環保局均有依法處理廚餘,經查,詹姓農民合法申請固態和液態有機肥料,作為土壤改良使用,不過液態有機肥應立即混水澆灌,不能露天囤放,否則易發酵產生臭味。

    張華砡說,環保局對於申請固態和液態有機肥的農友,有列冊定期追蹤,詹姓農友過去雖有適當使用,如今有民眾反映,將派員稽查、安排採樣送檢,確保土壤品質及液態有機肥成分未受汙染,同時也會要求不能貯存有機肥,並輔導正確使用方式,若屢勸不聽及有違規事證,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

    詹姓農民無奈表示,因為要整地,但農地面積大,才先挖坑貯存有機液態肥,待加入土壤改良劑及泥土混合後,再用挖土機放置田裡,因挖土機暫時不能用,才擺放未處理,對於引發臭味擾民深感抱歉,會立即改善。
    (羅亦晽╱花蓮報導)

    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8%8A%B1%E8%93%AE%E8%BE%B2%E5%9C%B0%E5%9B%A4%E6%9C%89%E6%A9%9F%E8%82%A5%E9%A3%84%E6%83%A1%E8%87%AD-%E7%92%B0%E4%BF%9D%E5%B1%80%E5%B0%87%E6%8E%A1%E6%A8%A3%E6%AA%A2%E6%9F%A5-201000601.html
    more
  • 擷取.JPG

    大地之殤 失控廢土危機|誰偷走台灣農地|華視新聞雜誌

    陳沿佐 採訪/撰稿 鄭至惟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知道近年台灣農地,正面臨迫切的廢土危機嗎?根據營建署統計,2022年1月到3月,全台違規傾倒廢土案有253件,光是台南就新增94件,平均一天新增超過一件,數量位居全台之冠。這些主要來自北部都更案的營建剩餘土石方,像是磚瓦、廢塑膠在全台四處流竄,一旦被填入農地,不僅衝擊食安,更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採訪團隊實際前往台南,發現有休耕農地,不但曾被非法傾倒爐碴,地下深處甚至埋了一座垃圾山,場面令人怵目驚心,儘管各縣市都發起聯合稽查,但真的能遏止廢土亂象嗎?該如何拯救台灣珍貴農地,來看華視新聞雜誌的追蹤報導。

    南風吹拂,台南柳營稻浪翩翩,大地洋溢蓬勃生機。青翠農地的另一頭,卻是截然不同的風景,台南社大副研究員林政翰,帶領採訪小組穿進路旁小徑,直擊南台灣迫在眉睫的農地危機。台南社大研究發展學會副研究員林政翰說:「現在地上看到的,是營建剩餘土石方的其中一種,它是破碎的混凝土拿來做鋪路,會有一些磚瓦砂石、柏油。」

    混凝土碎塊,夾雜廢塑膠散落一地,平時人煙罕至的休耕農地,近年淪為廢土業者,眼中的非法樂園。林政翰說:「鋪路算比較常見的狀態,比較誇張的,等一下我們會看到是整堆亂倒。這個你看到都是混凝土的碎塊,是營建剩餘土石方。」林政翰說:「現場農地變成像是土資場一樣堆,堆了有一、二層樓高。」
     

    大量營建廢棄物露天堆置,宛如一座砂石場,怪手停放在一旁,似乎平時有人負責載運處理。記者實際登錄,農委會農業農地資源查詢平台,發現這裡位於特定農業區,屬於農牧用地,如此誇張的違法行徑,難道主管機關毫不知情?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說:「廢土可能是來自於一些營建工程,不管是新建或者是拆除的工程,這些工程,大部分都受到內政部營建署管制。這個是營建單位,沒有做好控管的結果。」

    2021年,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追查龜仔港大排遭排放畜牧廢水事件,透過空拍機從高空鳥瞰,卻有意外發現。水道旁的魚塭,幾乎完全被廢土填平,剩下一灘死水,奄奄一息。記者陳沿佐說:「好山好水的台南,近來成為廢土天堂,現在所處的魚塭,就遭人棄置大量建築廢棄物,像是磁磚、磚瓦等建材散落一地。雖然說這些建材它們不具毒性,但是這片農地,已經無法再耕作,失去生機。」

    林政翰說:「這整片都是魚塭,看旁邊的堤就知道,那個是它原本魚塭的樣子,所以它填了很大量進來。旁邊清掉了,現在看到的是傾倒土石方的痕跡。」回填砂土混雜磚瓦、碎玻璃,甚至還有鋼筋、鐵條,看得令人膽戰心驚。非法流竄的營建廢土大舉入侵,罪魁禍首,疑似跟近年北部都更案大增,脫不了關係。

    林政翰說:「一半以上都是從北部來,因為北部的工程在做都更,拆掉要蓋新房子的量很多。剛好之前新北在整頓土資場,廢棄物沒去處就開始往南跑。」大量營建廢棄物,無處可去,都市快速發展,農地卻淪為無辜犧牲品。

    林政翰說:「近期焚化爐在改整,所以燒的量已經不夠,掩埋更不用說了,我們已經沒有土地掩埋了。所以它大量地走所謂的再利用,可是再利用,它真的有好好地,正確地被再利用嗎?」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說:「如果廢棄物沒有足夠的地方去,為什麼還一直核發建照或者拆照,我覺得這個是控管面出了問題。」

    根據營建署統計,營建剩餘土石方數量逐年攀升。2016年,年產生量約4360萬公噸,2020年成長近八成,來到7731萬公噸。原先被稱為「廢棄物」的土石方,經過破碎、分類處理,廢塑膠可為輔助燃料,廢磚瓦可用於工程填土,搖身一變,成為具再利用價值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去了哪裡,成為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林政翰說:「農地埋了多少廢棄物,這是一個很大的黑數,低窪回填跟土壤改良,這是很常見他們的藉口。中央的營建署,不知道營建剩餘土石方,最後進到土資場。實際所謂被再利用的狀況是如何,數量不知道,怎麼用不知道,用在哪邊不知道。」

    國土沉淪,失控的廢土危機日益加劇,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第2條之1明文規定,營建剩餘土石方,不得做為農地填土物質,違者依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最重可處30萬元罰鍰。但違法傾倒廢土利益龐大,總有不肖業者,不擇手段前仆後繼。

    新聞片段(2022.2.22)說:「深夜一輛又一輛的大型車,從北部一路南下,開進台南。這個環保犯罪集團,涉嫌長期將中北部的廢土,載到南部傾倒。」新聞片段(2021.9.27)說:「不肖業者,回收大量裝潢廢木材,不按正常流程處理,而是用人頭公司藉堆肥名義,在沿海大量租用農地非法棄置。」

    謝和霖說:「不肖業者等於做無本生意,最近新北開始打擊非法砂石棧場,所以這種情形更加嚴重。營建業者對於環境成本並不在意,花了錢有人接他就不管了。」看似無毒無害的細碎磚瓦,卻在全台引爆環境危機。採訪小組繼續前往台南學甲區,實地探訪千瘡百孔的農地之殤。

    林政翰說:「這裡是之前很有名的學甲爐碴案,爐碴不鏽鋼爐碴,回填在學甲的農田裡面。那為什麼會有這些垃圾呢,其實就是挖完爐碴之後,發現更底下還有廢棄物,說是民國八十幾年的垃圾,現在是在做整治。」

    記者陳沿佐說:「台南的廢土危機,嚴重程度超乎您的想像,採訪小組來到位於學甲,看起來像垃圾場的農地。眼前有座兩、三層樓高的垃圾山,是不肖業者在過去二、三十年來,非法堆置在這裡的,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林政翰說:「這邊看到的其實有生活垃圾,吃的產品包裝、生理食鹽水的包裝,還有一些好像從工廠出來不要的下腳料,那是屬於事業廢棄物,各式各樣很雜的都在這邊。」林政翰說:「可以看到有民國八十八年的牛奶,這是非常非常久以前的垃圾。這邊又一個,雖然沒有這麼舊,也是九十九年的科學麵的垃圾。」

    記者陳沿佐VS台南社大研究發展學會副研究員林政翰說:「但這麼多年來,這些稽查機制是都失靈了嗎?為什麼都會沒人知道。通常被棄置的地方,都比較鄉下人煙稀少,再來人家就算知道了,真的敢檢舉嗎?很多在做這個事情的,背後都有很大的背景。」

    陳年垃圾堆積如山千年不腐,農地遭開膛破肚遍體鱗傷,不肖業者牟取暴利,大地失去生機,汙染及環境成本卻由全民負擔。林政翰說:「這裡一樣是農地,土就跟破碎的垃圾混在一起,這個未來要怎麼耕種。像一個病人,你以為他已經病好痊癒了,結果突然又進醫院重病了,結果是另外一個病,會覺得很無奈。」

    經過長期埋伏跟監,台南社大成員甚至冒險拍下,未懸掛車牌的貨車,疑似載滿土方在台南四處流竄。營建廢棄物無止境增長,管控失靈,卻是環境付出巨大代價。林政翰說:「不只營建廢棄物,事業廢棄物也是一樣的狀況。我們不斷地追求經濟成長,這些東西是要付出環境成本的,我們真的要為了這些東西,來付出環境的代價嗎?如果土地沒了,那我們後代子孫的生存,也會面臨問題。」

    2022年5月19日,台南農業局人員大陣仗集結,來到台南官田區一處偏僻農地,進行聯合稽查。台南市農業局農地管理工程科股長黃炳耀說:「這是你自己要這樣走,還是被砂石場亂填的,自己走怎麼有這麼大塊的石頭。」黃炳耀說:「你這看起來,很像從工程來的磚塊耶,這麼多。」

    查緝非法傾倒廢土,台南市地政局,透過國土監測網衛星影像比對,發現這處位於官田交流道旁的農地,疑似遭傾倒不明廢棄物。儘管現場發現大量土方,但地主卻大聲喊冤。地主說:「我本來要申請農水道,但沒在耕作,準備要蓋豬舍了。」黃炳耀說:「問他,他一定說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有收取某些利益,我們就不了解。我們查不到,但還是要罰地主,因為地主地,要善盡管理的責任。」

    地主聲稱,2018年已通過申請,預計興建畜產設施,但經過現場勘查,聯外道路以營建廢棄物堆砌而成,明顯違反規定。黃炳耀說:「要把石頭清理乾淨,不然這個違反規定,處理乾淨清完以後,我們移送地政局,裁罰之後就先清乾淨。清乾淨你再來蓋畜牧場,不能這些石頭埋下去,再來蓋畜牧場,這樣是不行的。」黃炳耀說:「現在台南市政府,遇到類似的檢舉,或是國土監測的變異點,移送到我們單位,我們立刻會組成一個聯合稽查小組,盡量來排除這些案件,讓他們不敢來讓我們台南市填。」

    台南市府大動作聯合稽查,但最關鍵的環保局及地政局,皆無人出席。根據營建署統計,2016年至2022年3月,全台違規傾倒廢土案結辦率偏低,台南僅24%全台最低,南投29%、嘉義35%。深入了解,發現農地主責單位農業局,竟無裁罰權,大地無聲哀鳴,有誰肯聽?

    台南市農業局副局長陳仲杰說:「以前分散在各個局處,現在因為各局處的農地,只是業務的一小部分。所以在4月28日的時候,我們召開跨局處會議,會議中決議,農地的部分先由農業局主政,排勘了以後,我們再將違規的情形,移送給他們做裁罰,這樣會提升效率。」

    謝和霖說:「這個聯合稽查,可能是政府在回應社會,對這樣現象的做法。但忙一陣子,等到媒體效應過去以後,問題還是依然故我。業者也不是蠢蛋,看到你在加緊查緝的時候,他可能就暫時休息。」

    農地失守衝擊食安,更形同國土危機,該如何守護青山綠水,源頭管制勢在必行。謝和霖說:「應該要仿照環保署資源回收制度,由環保署的基金,派人到處理廠,去駐廠稽核認證,確認都處理好了,再把處理費轉移給他。如果我們不注重自己的農地,未來可能連足夠的糧食都無法取得,那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農業是國之根本,當農地被消滅,人類也無以為繼,汙染、開發、廢棄物流竄,究竟是誰偷走台灣的農地?終結亂象,守護環境,成為攸關你我生存的迫切難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來源: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206/202206102082585.html
    more
  • 擷取.JPG

    新顥與黑水虻跳出美麗新天地

    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總經理游振德說:「黑水虻的研究應用發現,為人類社會帶來綠色環保新契機,而在台灣多數養殖業者規模小、產值低。新顥的自動化廠房則可年處理量三千噸以上,堪稱業界之冠。」
     
    年處理量三千噸以上

    堪稱業界之冠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所發布的報告,全球昆蟲蛋白市場從二○一九年至二○二五年的年成長率預估為四十五%,光是「黑水虻」生物材料的市場價值約七十億美元以上。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總經理游振德說:「黑水虻的研究應用發現,為人類社會帶來綠色環保新契機,而在台灣多數養殖業者規模小、產值低。新顥的自動化廠房則可年處理量三千噸以上,堪稱業界之冠。」

    環境永續意識提升

    昆蟲蛋白新選擇

    隨著環保、環境永續等意識上升,現在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更多時候會去思考產品背後對於環境所帶來的影響,環境的「永續性」也會成為考量因素之一。動物性蛋白雖為良好的蛋白質食物來源,但飼養禽畜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溫室氣體排放、飼養面積大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面對此問題,除了植物蛋白,昆蟲蛋白也成為市場上熱門的新選擇。


    總經理游振德,打造立體式養殖。

    昆蟲處理有機廢棄物

    造物者最巧妙的安排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全球平均有超過三成的糧食是被丟棄及浪費的,我們一直都在尋找將其回收再利用的方法,而常見的有機資源再利用技術,包括有沼氣發電、快速發酵、傳統堆肥、高溫高壓溼解,但這其中都存在著二次污染的風險,並且所再生之資源無法充分體現原有機廢棄物中的營養價值。

    近年聯合國所推薦透過昆蟲處理有機廢棄物技術在全世界各地大量發展,用生物「轉化」有機廢棄物,使廢棄資源利用最大化,天然又不會造成任何汙染,轉化的資源又能用在生物科技的研發及養殖業,這也是造物者最巧妙的安排。

    淨零轉型已經不止是環保課題

    鑑於全球二○五○年淨零碳排放浪潮,淨零轉型已經不止是環保課題,更是攸關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經濟課題。我國畜禽養殖的排泄物在碳排放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除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外,重金屬排放導致河川及土壤的污染是最為嚴重的。全世界各國都投入相當的人力及物力在研究處理的技術及方法。

    總經理游振德(左)、總監張庭瑜。
    與蟲共舞 邁向碳中和

    新顥循環系統與蟲共舞,近幾年憑藉董事長林秉峰的熱忱,總經理游振德對自動機械化設備的專業素養,從人工養殖開始,經過不斷的實驗、研究與引進聯合國推薦的昆蟲天然處理法,打造出全自動化生物養殖技術廠房,透過總監張庭瑜的運營,希望能打造一座處理有機廢棄物的樣板,協助地方政府,共同解決台灣民生及營利事業廢棄物的清除處理及再生利用,共同達到碳中和新世界的目標。


    來源:https://readfi.news/archives/2710
    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53/6286935
    more
  • 擷取2.JPG

    環保尖兵黑水虻 新顥自動化量產居冠

    (左起)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總經理游振德、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營銷總監張庭瑜,看好黑水虻在綠能永續的發展商機。新顥/提供

    全球綠能化發展趨勢,開始朝向昆蟲化延伸。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所發布的報告,全球昆蟲蛋白市場從2019年至2025年的年成長率預估為45%,光是「黑水虻」生物材料的市場價值約70億美元以上。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總經理游振德說:「黑水虻的研究應用發現,為人類社會帶來綠色環保新契機,而在台灣多數養殖業者規模小、產值低。新顥的自動化廠房則可年處理量5000噸以上,堪稱業界之冠。」

    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總經理游振德擁有20年機械設備專業背景,因緣際會下看到農戶利用黑水虻處理雞糞,覺得相當好奇,之後透過搜尋國際學術研究資料發現,這隻小小的黑色昆蟲,預估可創造全球上百億美元的商機。游振德有感於現代化社會,國際企業都只關注前端的發展(賺錢),而沒重視廢棄物處理的發展(花錢),導致各種廢棄物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萌發「黑水虻」創業念頭,起初從小養戶起頭,發現9公斤多的食品廢棄物,黑水虻在短短12天就吃光,剩下的有機物料乾淨無味,因此下定決心,結合自己在機械設備上的強項,創立「新顥循環系統公司」,將從台灣出發,開啟全球市場大門,為永續循環經濟貢獻一己之力。


    (左起)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總經理游振德、新顥循環系統公司董事長林秉峰、新顥循環系統公司營銷總監張庭瑜,共同強調自動化規模量產處理能力才是成功主軸。新顥/提供

     

    游振德說到,新顥在中部打造500坪自動化廠房,一年預計可處裡量5000噸以上,目前在業界還沒有這樣的大規模成效。而關於黑水虻相關的產業發展,以台灣目前的法規來說只能運用在飼料及肥料方面。反觀歐美,除了飼料及肥料之外,已經能使用在保養品、化妝品、人類可食用的食品、保健品、蛋白質補充的零食、食品原料、飲料原料的添加、甚至於醫藥方面的使用。

    游振德強調,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是未來會被重視的問題,使用黑水虻處理有機廢棄物也是聯合國認可之技術,除了能有效解決有機廢棄物之外,也能用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解決問題及資源再利用。「企業需要獲利,能解決問題自然也就能獲利。」游振德說,礙於現有的法規,本公司在市場上的佈局,第一階段會以現有法規之下,有別於多數的同業將黑水虻直接做爲取代魚粉的飼料添加物。新顥則會以功能性的飼料添加劑為主,例如:飼料添加黑水虻昆蟲蛋白,可提升免疫力、抗發炎、具有絕佳的適口性及低過敏性、增強消化系統的吸收等功能性的效用為主。

    黑水虻能應用的產品與產業非常廣。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新顥會以黑水虻產業龍頭的角度自許,同時會與產官學界做進一步的推廣及驗證,希望能夠進一步協助政府制定黑水虻相關產業法規及配套,期許台灣在亞洲昆蟲蛋白的應用上超英趕美,作為亞洲地區的領先者。

    新顥網址:  https://www.xinhaogreen.com/

    (中國時報/ 魏嘉虹)

    來源:  https://turnnewsapp.com/?p=257896.html
    more
  • 農委會目標廚餘「飼料化」 盼達防疫、再利用雙贏

    黃小玉飼料成本一直在上漲,豬農期望廚餘養豬恢復至疫情前全面開放使用的方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表示,目前飼養數199頭以下農民不得使用廚餘政策不變,但希望未來廚餘經共同蒸煮或飼料化後再讓農民使用,短期內盡快提出,達到防疫又讓廚餘進一步利用。
    陳吉仲今受邀出席 2022第七屆臺灣寵物市場行銷趨勢論壇時表示,黃豆、玉米是整個飼料來源,面對新冠肺炎船運成本提高、俄烏戰爭造成國際市場影響,農委會都有掌握所有原物料狀況,農委會第一要確保所有黃豆、玉米等飼料未來半年都沒問題,價格則與所有飼料業者充分討論,在不影響飼料業者的合理利潤底下,希望飼料成本穩定。

    其次,農委會與所有養豬農都希望豬隻批發市場價格,都維持農民利潤,而廚餘養豬議題,是與非洲豬瘟比較相關,上周在台中發現來自泰國的香腸檢出非洲豬瘟陽性病毒。

    陳吉仲說,目前農委會的政策是畜牧場199頭以下農民不得使用廚餘,另外400多場可使用需依相關規定要90度C以上蒸煮1小時,杜絕非洲豬瘟病毒進入畜牧場,目前政策沒有改變,但希望未來廚餘經共同蒸煮或飼料化後,農民再來使用,就能更安全。短期內盡快提出,達到防疫又讓廚餘進一步利用。

    廚餘「飼料化」並非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寵物飼料如乾糧、罐頭等,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說明,如日本、歐洲國家等液體飼料概念,與共同蒸煮的差異在於,飼料化還多加一道「調配」營養成分,以國外經驗,在飼料工廠生產後,經槽車運送至農民。

    江文全也說,「飼料化」主要是產業一直以來就有這樣的建議,認為廚餘要飼料化、落實共同蒸煮;廚餘飼料化後是否將可用於199頭以下,江文全強調,就回到一般飼料管理。

    (陳怡文/台北報導)

    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316/LGAHTGLPGBCOXDEOTVUHGFTS7A/
    more
  • 擷取.JPG

    協助企業減碳 蔡英文「公布全台淨零碳排路徑圖」

    蔡英文總統今(7)日接見「國家卓越成就獎」、「國家傑出執行長獎」暨「國家傑出經理獎」得獎人,重申政府將會在今年內成立數位發展部,面對2050年國際淨零碳排趨勢,政府也將積極協助企業建立減碳能力,公布臺灣淨零碳排路徑圖。(張柏仲報導)

    總統致詞表示,臺灣經濟想維持發展動能,推動數位轉型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她重申政府將在今年內成立「數位發展部」,讓數位應用的優勢,帶動各產業的創新發展。

    此外蔡總統也提到,面對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趨勢,歐盟規劃採行碳邊境調整,以及國際大廠的綠色供應鏈要求等挑戰,政府也將公布臺灣淨零碳排路徑圖,積極協調並協助企業建立減碳能量,並鼓勵投入綠色能源,讓臺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能夠持續占有關鍵地位。

    總統肯定高階經理人面對疫情挑戰,做出許多因應作為,讓企業得以繼續順利運作,也強調接下來政府會做企業最重要的後盾,也期待有高階經理人的支持和協助,一起讓臺灣拿出更亮眼的經濟表現。

    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D%B1-%E5%8D%94%E5%8A%A9%E4%BC%81%E6%A5%AD%E6%B8%9B%E7%A2%B3-%E8%94%A1%E8%8B%B1%E6%96%87-%E5%85%AC%E5%B8%83%E5%85%A8%E5%8F%B0%E6%B7%A8%E9%9B%B6%E7%A2%B3%E6%8E%92%E8%B7%AF%E5%BE%91%E5%9C%96-053351226.html?guccounter=1
    more
  • w_600_h_600_r_16888.png

    「北廢南倒」牟暴利 清除費逾16億

    50歲蔡姓男子為首的環保犯罪集團,長期將北部、中部的事業廢棄物運送至台南的國有、台糖及私人土地非法掩埋棄置,檢、警聯手追查近一年,估計在台南地區不法掩埋7萬多噸,總清除費用16億餘元。台南地檢署依廢棄物清理法起訴蔡等18人,因危害環境甚鉅,建請法院從重量刑。桃園地檢署起訴載運廢棄物的林姓父子集團、車行、廠商共14人。

     

    環保署表示,環保犯罪集團流竄北部、南部非法棄置廢棄物。最高處五年以下徒刑、得併科1500萬元罰金,並負起復原責任及追繳不法利得。


    環保犯罪集團在台南不法掩埋廢棄物共計7萬多噸,清除處理費用逾16億元。

    南檢表示,專案小組追查出集團以蔡男為首,結合桃園、台中林、劉等人共13輛曳引車涉案,其中,林家父子三人經營的車隊,長期從大台北、新竹等地三間合法清潔公司,以一車約4、5萬元價格收受營建廢棄物,載往台中、台南掩埋棄置。檢方指出,不法環保犯罪集團近年來已發展出「甲地收受、乙地棄置」的犯罪模式。

     

    該集團以Line成立「露營&聚餐群組」及曳引車裝無線電台聯絡,利用國道一、三號及西濱快速公路不同路徑躲避查緝,並互相通報防範跟監。蔡姓男子除以權利車代步,收取的現金也未存入相關帳戶,為偵查設下重重斷點。林姓父子為掩人耳目,載出廢棄物前,車上會先以乾淨的土方覆蓋避免被查緝。

     

    南檢檢察官劉修言在起訴書提及,現行法規與廢棄物實際清理方式長期脫鉤,對於廢棄物產量及去向無法完全掌握,廢棄物處理量能不足問題日益嚴重,致廢棄物處理費用逐年攀升,讓不法業者有機可乘,建議中央及地方機關能研議整體解決營建廢棄物四處流竄問題。

    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amp/555824326212.html
    more
  • 85de6d687bda904ce8de05b4f6c7707b.jpg

    環保蟑螂北土南倒清除費破10億 檢籲增加合法處理量能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臺南地檢署偵辦以蔡男為首的環保犯罪集團非法傾倒體積達7萬7千多立方公尺營建廢棄物案,危害土地環境甚鉅,估計清除處理費逾10億元,22日依《廢棄物清理法》起訴蔡嫌等18人,並建請法院從重量刑。承辦檢察官劉修言建議,政府應增加合法的廢棄物處理量能。

    檢警調查,蔡嫌以每輛車新臺幣4萬至5萬元不等的價格,找來林姓、劉姓等13名曳引車駕駛,從臺灣中北部將營建混合物等廢棄物載運至臺南新市區、麻豆區、佳里區等國有或私人土地傾倒,並收取每輛車1.5萬至2.2萬元不等的傾倒費;陳姓、張姓等把風人員事後將路面輪胎痕跡清除後,則可領取1,500元至3千元不等的酬勞。

    雖然環保局於2020年12月就接獲檢舉,但該犯罪集團刻意將車牌變造或塗汙,也不時更換行車路線、通報車隊防範警方跟監,蔡嫌也以現金方式斷絕金流線索,大幅增加檢警偵辦難度。直到2021年9月間,南檢在桃園地檢署協助下掌握棄置確切位址,並查出未清除乾淨的曳引車輪胎痕跡,蒐證完備後於同年10月19日攻堅,並逮捕、拘提18嫌。
    承辦檢察官劉修言在起訴書指出,營建剩餘土石方在實務上通常都會夾雜營建廢棄物,現行法規與廢棄物實際清理方式長期脫勾,營建廢棄物再利用及分類出的可燃物處理量能皆不足,且處理成本高,再加上分選後的產出物去化管道不暢通,才會讓不法業者有機可乘,導致合法掩護非法或非法棄置,汙染土地,建議主管機關增加合法處理量能。

    來源:www.epochtimes.com.tw/n369441/環保蟑螂北土南倒清除費破10億-檢籲增加合法處理量能
    more
  • recycle-5591472_1280.jpg

    尋求替代性蛋白質 昆蟲食品市場快速成長

     

    隨著歐盟批准乾黃粉蟲作為人類食用昆蟲上市,昆蟲養殖農場除了生產動物飼料與植物肥料外,也打開銀髮族營養品、運動員高蛋白補充品的商機大門。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吃昆蟲救地球」,這聽來有些聳動的口號絕非無中生有,而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近20年來關注研究與推動的目標。在法國,幾間食用昆蟲新創公司已領先全球,把願景化為具商業規模的現實。
     

    緊貼環保永續趨勢 昆蟲食品受投資者青睞

    FAO 20 06年《畜牧業的巨大陰影》(Livestock's Long Shadow)報告指出,全球溫室氣體18%來自畜牧業。除牲畜糞便會造成大量一氧化二氮外,森林植被轉作畜牧業以及生產飼料與肥料所造成的碳排,都對環境帶來巨大衝擊。

    2003年起致力研究全球昆蟲食用的FAO在2013年出版了《可食用昆蟲:食物與飼養安全的未來展望》(Edible Insects: Future Prospect for Food and Feed Security)報告,正式宣布昆蟲在食物安全中的關鍵角色。

    162頁的報告書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然而透過全球5%的農業用地,要增加70%糧食,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

    而可食用昆蟲不僅富含高蛋白質、維生素等,且具有更高的蛋白質轉換率。要產生相同含量的蛋白質,蟋蟀所需的食物量僅為牛的六分之一、羊的四分之一、豬或雞的二分之一。

    作為「環保又永續」的動物性蛋白質,昆蟲不僅可以作為牲畜的替代飼料,更可以成為人類直接或間接的蛋白質來源。2017年,歐盟委員會開放允許昆蟲作為漁業與寵物飼料的基底。

    根據全球新創社群媒體平台Crunchbase 2019年底的調查,全球募集最多資金的農業科技新創公司,冠軍便是成立於2011年的法國企業Ynsect,第四名是另一間法國昆蟲食品大廠InnovaFeed。
     

    全自動化昆蟲培育 攻占動物飼料市場

    Ynsect培育昆蟲與自動化處理技術獨步全球,目前在荷蘭和美國都有分公司。2015年,Ynsect設立了全球第一個昆蟲養殖廠,大量培育黃粉蟲與水牛粉蟲幼蟲,也是俗稱的「麵包蟲」。

    共同創辦人于博(Antoine Hubert)接受《全球中央》專訪指出,Ynsect和其他昆蟲食品公司最大不同在於,擁有創新的「垂直農場」,也就是全自動化的粉蟲培育系統,在生物、機械、後勤與軟體領域擁有全球近350項專利。

    于博強調可食用昆蟲的優勢,不僅不會使用抗生素,且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牛隻養殖的200分之1,若是作為牲畜飼料,以蟲粉取代黃豆,更可避免森林砍伐、土地剝奪的危害,有利於永續環保。

    Ynsect受蟻垤啟發,結合農場(Ferm)和蟻垤(fourmilière)兩字,自創Fermilière一詞。于博向《全球中央》解釋,直立農場分兩部分,一是培育昆蟲。機器手臂會搜集蟲卵,讓其發育至一到兩公分,這時蛋白質含量比例最為理想。

    其中95%的麵包蟲會被轉移到另一邊的食品產業廠區,把麵包蟲蒸熟、消毒、碾碎和風乾後轉為食品與油產品。此外,昆蟲糞便也會被搜集起來,作為符合規範植物有機肥的原料。剩下的5%將留下繁衍後代,繼續生態循環。

    身為遊說團體國際昆蟲食品與飼料平台(IPIFF)主席的于博指出,「概念上而言,我們現代化了養蠶工業,當時是放在淺箱裡,手工餵養;我們則是用機械手臂自動化餵食、搜集與轉移,並以影像與數據控制,昆蟲的生長週期也都是預測好的」。

    2021年5月,Ynsect第三座工廠,也是全球最大昆蟲直立農場在法國北部城市亞眠(Amiens)正式動工,生態轉型部長龐皮里(Barbara Pompili)等官員親臨現場參與動土典禮。近40公尺高的亞眠農場落成後,將全自動化培養並轉化為食物,預計年產量最高可達20萬噸,等於可以餵養30%到40%法國人每年食用鮭魚。

    Ynsect成績斐然,自創立起共募集了公私立部門4億多美元的投資與補助,甚至擄獲鋼鐵人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青睞與投資。

    相較於Ynsect 的麵包蟲,另一間法國昆蟲食品新創公司InnovaFeed則是以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蟲攻占動植物食品市場。前者不會飛,大量繁殖相對容易,但需要近兩個月才能養成;後者雖需要更大的空間與攝氏30度的生存環境,但僅耗時七天就能養成。

    成立於2016年的InnovaFeed如今在法國與美國都有生產工廠,規模也為全球數一數二,主打以昆蟲製成的寵物、養殖魚、豬與雞等飼料,2019年與美國食品大廠嘉吉(Cargill)簽下合約。在此之前,以InnovaFeed昆蟲飼料養殖的鱒魚也早已攻占法國歐尚集團(Auchan)貨品架。

    對於兩大昆蟲食品新創公司的關係,于博向法媒強調,兩間關係互補,因為養殖不同昆蟲,所以市場定位也不同。InnovaFeed共同創辦人芮伊(Clément Ray)則向《迴聲報》(Les Echos)表示,市場潛力龐大,因此出現好幾間供應商,但由於入場技術與資金門檻,大的終究會併吞小的。

    除了生產動物飼料與植物肥料外,法國昆蟲食品公司也將目光瞄準了人類食物。
     

    歐盟批准合法吃蟲 蟋蟀餅、能量棒嘗鮮

    天時地利人和,歐盟終於在2021年5月初正式批准乾黃粉蟲作為人類食用昆蟲上市,為銀髮族營養品、運動員高蛋白補充品等打開商機大門。

    于博告訴《全球中央》,相對於作為動植物的飼料肥料,人類昆蟲食品確實遭遇較大的挑戰,不僅在法規上,也在消費者的心態上。他說,昆蟲其實就是人類最早的食物,如今人們卻逐漸遺忘這項習慣,尤其在歐洲。但歐盟的批准,不僅給予法規框架,也讓昆蟲食用增加能見度。

    相較於上述兩間企業,2012年成立的法國公司Jimini’s不培育昆蟲,只專注於人類可食用昆蟲的研發與市場推廣,其產品包括在線上商店可買到的蒜味與香草蟋蟀的開胃菜餅乾、昆蟲燕麥片以及昆蟲蛋白粉製成的能量棒。

    Jimini’s向法媒表示,頭兩年經營順利,但因法國政府採放任態度,沒有相應法條,也沒有諮詢門路。然而,名聲漸漸打響後,就開始被政府盯上。

    2014年,法國競爭、消費和反詐騙總局(DGCCRF)透過1997年反基改的《新食品法》,以地方命令叫停該公司產品的商品化。自此,Jimini’s便投身法國可食用昆蟲合法化的司法戰爭中,於此同時,比利時、荷蘭、英國、奧地利等國則選擇開放此類產品。

    教育消費者食用昆蟲的可能性也是Jimini’s的一大目標。共同創辦人賽利爾(Clément Sellier)指出,在舉辦寓教於樂的青少年工作坊中,他發現孩童對於食用昆蟲的文化與心理障礙反而比較小,更能專注在食物本身的味道與口感。

    昆蟲食品具有許多優勢,除友善環境外,也在臨床上被證實更容易消化、增肌、促進新陳代謝,而膽固醇也更低。

    對於民眾可能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于博告訴《全球中央》,製作過程嚴格遵守歐盟與法國食品法規,且每天進行產品各種數據分析,不可能將有安全疑慮的食品送到消費者餐桌上。

    替代性蛋白質的研發與推廣前景看好,英國銀行巴克萊(Barclays)預估,昆蟲食品市場的投資金額2030年前可高達80億歐元。投資InnovaFeed的新加坡投資巨擘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私募股權部負責人瓦倫廷(Benoît Valentin)也指出,「當全球人口不停增加,而濫捕耗盡漁業資源時,發展替代性蛋白質就成了我們投資策略的重要一環」。

    有趣的是,雖法國遠非漁業大國,但卻成為這個新食品科技產業的領導者,主要靠的就是農業傳統優勢、尖端農業研究以及有益於革新的產業生態系,當然,還有新創公司因應市場與環境需求的強烈企圖心。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https://times.hinet.net/magazine/cp151/23734853
    more